正文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23年11月7日,两项最新研究为这一领域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新证据,表明抑郁、焦虑以及长期压力显著增加了人们罹患心脏疾病的可能性。这些发现将在美国心脏协会2023年科学会议上展示,它们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心脑连接”的理解,还可能推动医疗实践的变革。
抑郁与焦虑加速心血管风险的显现
在第一项研究中,来自麻省总医院的研究团队分析了超过7万名平均年龄为49岁的成年人的十年健康数据。结果显示,那些被诊断患有抑郁或焦虑的人群,比没有这些心理问题的人更早出现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比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具体来说,这些风险因素的出现时间平均提前了6个月。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组人群发生重大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塞或中风)的风险高出了35%。
研究人员指出,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抑郁和焦虑改变了大脑的功能,进而引发了身体内的连锁反应。例如,心理压力可能导致炎症水平升高或脂肪在血管内堆积,最终为心脏问题的发生埋下隐患。此外,研究还发现了一种与压力敏感性相关的遗传特征。拥有这一遗传倾向的人群比普通人更早表现出心血管风险因素,平均提前时间长达1.5年。这一结果表明,基因与心理状态的交互作用可能在心血管健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累积压力的隐秘威胁
另一项独立研究则聚焦于长期累积压力对心脏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对2685名参与达拉斯心脏研究的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量化了他们的“感知压力”水平。结果显示,累积压力越高的人,患上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斑块堆积导致血流减少)的风险越高,增加幅度达到22%。与此同时,他们罹患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在内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上升了20%。
研究还揭示了累积压力的高发人群特征。这些人往往是女性、18至45岁的低收入或低教育水平者、黑人或西班牙裔人群、经历过种族歧视的人,以及缺乏医疗保险或有高血压、超重、缺乏运动、吸烟等习惯的人群。研究者认为,压力不仅直接损害身体健康,还可能通过诱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或久坐)间接加剧心脏风险。
心脑连接的生物学机制
这两项研究共同指向一个关键结论:心理健康与心脏健康之间存在深刻的联系。压力和情绪问题可能通过多种生物学途径影响心脏。例如,高水平的皮质醇(一种压力荷尔蒙)会干扰血糖平衡、促进炎症反应,并对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变化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研究人员还提出,心理问题可能引发大脑功能的改变,这种改变会向下游传递,影响全身的生理状态。会议组织者在一份研究概要中指出,抑郁和焦虑可能导致炎症加剧和脂肪沉积增加,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
对未来的启示
心血管疾病是美国首要死因,每年夺走超过80万人的生命,超过十分之一的成年人被诊断患有心脏疾病。面对这一严峻现实,新研究的发现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专家建议,对于患有抑郁或焦虑的人群,应增加对心血管风险因素的筛查频率,以便尽早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高胆固醇或糖尿病等潜在问题。
第二项研究的领衔作者、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cardiology研究员Ijeoma Eleazu医生表示:“关注心理健康不仅是为了精神上的平静,它还能显著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希望未来患者能更多地与医生讨论自己的压力水平,同时医生也能更主动地筛查患者的压力负担,共同改善健康结局。”